Thursday, September 27, 2018

首届“全球中国对话”活动报导

首届“全球中国对话”于2014年12月17日在伦敦伦敦金融城心脏地带的资本俱乐部( )举行,全球中国比较研究会会长常向群教授主持了这一活动(左图)。首届全球中国对话的主题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经验教训与其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比较。该活动是由全球中国比较研究会(  )和全球青年企业家协会(  )联合主办,并得到国内外多家单位的赞助,来自学术界、智库和企业的40余人应邀参加了开坛仪式(右图)。是(中图自左至右):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教授、著名中国专家王斯福教授,英国社科院院士、德国波恩大学高研院院士马丁•阿尔布劳教授,欧洲改革中心 主任查尔斯•格兰特先生,中国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郭凤志教授,中国驻英国大使馆 文化处公使衔参赞项晓炜先生,英籍华人作家、记者,慈善机构“母爱桥”创办者薛欣然女士,以及青年企业家协会 会长,英国 集团总裁郝斐先生。办中英文化交流年。根据双方协议,上半年英国在中国举办文化季,下半年中国在英国举办文化季,其活动的特点是创造性。英国学术界希望我们能够深化中英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鼓励对共同关心的问题的自由交流提供平台。今年是中国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60周年,他不仅将许多英国社会科学著作及观念介绍到中国,还发起了现代化的运动,因此,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现代化曲折历程,并将中国现代化运动和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运动做一比较,将可能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学术界和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我们正在和很多学术领域的有影响力学者合作,我们希望明年10月能够在伦敦举办以中国与全球现代化问题比较研究为主题的论坛。着学者专家们分别从全球、欧洲、中国、民间和企业家视野谈了他们的看法。马丁·阿尔布劳教授(左一)首先从欧洲现代化概念的起源加以回应,他说,历史上“现代”的概念发生了很多变化,到18世纪变得更重要了,当时东西方关系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性的阶段:传教士将西方科学介绍到中国,并而将中国伦理学等介绍到西方国家。其实,“现代化”与资本主义无关,“现代的”的意思就是“合理的”、“理性的”,是人类寻找共同的人道 ),它是我们当下全球治理的基础。从全球治理的角度上看,中国是最年轻的贡献者,中华文明正在摆脱西方的阴影,一起加入到人类的文明进程之中,共建一个普遍的全球化人类社会。查尔斯·格兰特先生 (左二)首先坦诚地指出,虽然全球治理是一个好主意,即世界各国间的关系是按照谈判和法规规矩处理的,但是目前其况状并不好,他列举了世界贸易组织、20国集团、安理会、北约等国际组织,认为他们都是“清谈俱乐部”。他说,他曾经写过一本书,对俄罗斯和中国在全球治理作了比较,注意到中国想遵守全球治理的经济机构,例如,它很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是对全球金融体系进行监管的金融稳定委员会的参与成员,并对全球安全治理采取谨慎的态度。郭凤志教授(中)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对内要实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目标,对外要解决在世界比较中我们相对落后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现代化己经置于全球化背景中,一切发展问题只能在全球背景下去思考,发展能力和发展质量也只能在世界比较中得到评价。薛欣然女士(右二)通过对她在英国BBC和《卫报》以及创办“母爱桥”所扮演的作家、记者和志愿者的角色,以及在英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体验,就中国与英与世界国家的差异提出了三个问题:(1)“先理解再思考,还是先思考再理解”;(2)“人类历史及其秩序的根基和型塑是家庭还是宗教?”(3) “全球化还是英语国家化?“ 她从家庭到社会举例说明每个国家和社会有自己的优秀的价值观,并借此机会发文,世界能够从中国学到什么,学到多少?郝斐先生(右一)也讲了三点,他首先倒过来说作为华人企业家,他向英国企业家学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精神,不是简单的纳税、雇员等,而是其组成和内涵,认为这是企业吸引人才、提高凝聚力、增加品牌认可和确保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然后,他通过中国与欧洲的互联网企业发展状况的比较,指出中国在这一领域远远优于欧洲的原因在于中国人有努力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活力;最后,他通过中国与英国的语言习惯和教育体制的比较指出差异的存在,提出,”让我们在一起,求同存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