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8, 2018

中国与莫桑比克的木材协议有望拯救森林资源

最近,彭朝思和萨拉·罗杰斯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水资源短缺状况和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论辩。争议的焦点在于人均水资源量这个指标的价值以及华北地区水资源的实际状况。我们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为这一争论提供另一个视角。

我们对2001年至2015年间的中国水压力(water stress)发展变化进行了追踪,揭示出水压力在全国范围内的空间差异性。我们发现包括“三条红线”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减缓甚至扭转水压力的加剧趋势。

由于中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高或极高的水资源压力,中国正努力将日益增长的淡水需求与可用的可再生水资源供应相匹配。政府充分意识到水资源压力可能造成的威胁——经济停滞,水资源依赖型产业的消亡以及资源引起的冲突。

2012年,中国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挑战。这份通常被称为“三条红线”的文件的主要目标包括:1)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2)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体现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两个指标;3)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在中央政府发布文件之后,地方政府相应制定了自己更详细的目标。­­

这“三条红线”是否改善了中国的用水安全? 世界资源研究所利用三年(2001年,2010年和2015年)的用水数据对全国基准水压力进行了分析。基准水压力被定义为年度总用水量(生活,工业和农业)占年度可用地表水总量的百分比。数值越高,用户之间的竞争越激烈——数值高于40%被认为是“高水资源压力”,数值高于80%为“极高”。2001年到2015年,水资源压力的整体模式一直保持一致:中国北方比中国南方的缺水压力更大。与2010年相比,随着“三条红线”的实施,2015年中国面临高水压力地区的总面积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2010-2015年,居住在高压水压力地区的人口增加了3%。与2001-2010年相比,黄河上游和长江上游地区的水资源压力有所减轻,而黄河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压力加剧。  水资源压力加剧的程度在减缓:尽管因为各部门的用水需求增加导致中国的水资源压力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加剧,但2015年的水资源压力地图显示,这一情况在许多地区开始有所改善。在2010-2015年期间,高水资源压力的地区的面积增加减缓。这五年期间水资源压力加剧的地区总面积仅为前十年(2001-2010年)的35更多地区的水资源压力得到改善年水资源压力得到缓和的地区总面积是2010-2010年的间总面积的10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